4月14日,文化传媒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视觉创意工作坊举行了题为“摄影破局之道”的专题讲座暨实践教学活动。活动邀请行业资深摄影媒体人张怡博进行分享。
张怡博多年来深耕摄影摄像行业,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,并担任佳能中国技术讲师。此次讲座聚焦摄影行业最新技术动态、主流设备操作技巧、自媒体运营策略及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职业发展思考,吸引了众多爱好摄影摄像的同学参与,现场气氛热烈。
张怡博梳理了摄影行业近年来的技术革新。他提到,AI辅助修图、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已逐渐普及,摄影师需掌握多设备协同工作能力。例如,AI算法可快速完成基础调色与素材筛选,但“创意与审美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”。他还现场演示了单反相机的动态追焦功能,强调“设备为内容服务,而非束缚创作”。


实践教学环节,张怡博结合自身拍摄经验,向同学们现场演示了拍摄技巧。他讲到,构图与光影层面可以结合九宫格构图、对角线构图等经典方法,并利用自然光与人造光增强画面层次感;在相机操作层面可以根据不同场景(如运动、夜景)来调整ISO、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,并分享快速调整参数的快捷键使用技巧;在自媒体运营层面,提出自媒体账号定位的“三要素”:垂直领域(如风光、人像)、差异化内容和持续输出。他建议学生从短视频入手,利用抖音、B站等平台发布作品创作Vlog,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内容。此外,他还分享了商业变现路径,如品牌合作、课程付费与版权销售,鼓励学生“以作品说话,用流量赋能价值”。
活动最后,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穆宝宁作总结发言,他建议同学们以课程项目为基础,将作业转化为作品,逐步积累素材库,并强调,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,重复性工作将被取代,但创意型摄影师将迎来新机遇,建议学生关注AIGC技术,学习跨领域技能如数字孪生、虚拟现实影像设计,以适应行业融合趋势。
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分享,为爱好摄影摄像的学生指明了职业发展的多元路径,也为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注入了新活力。(文化传媒系 供稿)